[1] |
郑永君, 王美娜, 李卓. 复合经纪机制: 乡村振兴中基层治理结构的形塑: 基于湖北省B镇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作实践[J]. 农业经济问题, 2021, 42(5): 33-44.
|
[2] |
易棉阳, 曾鹃. 苏联集体农庄与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差异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3): 75-82.
|
[3] |
任梅. 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规制的价值取向: 偏差与矫正[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10): 47-51.
|
[4] |
林星, 吴春梅. 政府支持对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的影响[J]. 学习与实践, 2018(11): 114-121.
|
[5] |
王曙光. 农民合作社的全要素合作、政府支持与可持续发展[J]. 农村经济, 2008(11): 3-6.
|
[6] |
王珏, 马贤磊, 石晓平.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分析: 基于苏州与佛山的案例比较[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 41(3): 62-70.
|
[7] |
崔宝玉, 马康伟, 刘艳. 政府扶持能增进农民合作社的绩效吗?: 来自皖省395家国家级示范社的证据[J]. 农村经济, 2023(7): 113-122.
|
[8] |
朱光磊, 黄雅卓. “放管服” 改革背景下的政府纵向间关系调整逻辑[J]. 行政论坛, 2022, 29(5): 5-14, 2.
|
[9] |
沈理平.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治理机制的规范表达[J]. 广东社会科学, 2023(6): 245-258.
|
[10] |
BAIMAN S, RAJAN M V. Centralization, delegation, and shared responsibility in the assignment of capital investment decision righ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5, 33: 135.
|
[11] |
CHRISTIE A A, JOYE M P, WATTS R L. Decentralization of the firm: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3, 9(1): 3-36.
|
[12] |
张会丽, 吴有红. 企业集团财务资源配置、集中程度与经营绩效: 基于现金在上市公司及其整体子公司间分布的研究[J]. 管理世界, 2011(2): 100-108.
|
[13] |
潘怡麟, 朱凯, 陈信元. 决策权配置与公司价值: 基于企业集团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 2018, 34(12): 111-119.
|
[14] |
张紧跟, 张旋. 整合式赋能: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中农民主体性的激活机制: 以山东B县W村为例[J]. 探索, 2023(3): 76-89.
|
[15] |
戈锦文, 范明, 肖璐. 社会资本对农民合作社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J]. 农业技术经济, 2016(1): 118-127.
|
[16] |
张玲玲, 李后建, 王玉峰. “互联网+” 视角下农民合作社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5): 9-19.
|
[17] |
谭洪涛, 陈瑶. 集团内部权力配置与企业创新: 基于权力细分的对比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12): 134-151.
|
[18] |
汪三贵, 胡骏. 从生存到发展: 新中国七十年反贫困的实践[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 41(2): 4-14.
|
[19] |
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 2007, 42(7): 36-50.
|
[20] |
徐旭初. 农民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逻辑: 基于赋权理论视角的讨论[J].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1): 19-29, 110.
|
[21] |
皮建才, 殷军, 周愚. 新形势下中国地方官员的治理效应研究[J]. 经济研究, 2014, 49(10): 89-101.
|
[22] |
辛璄怡, 于水. 主体多元、权力交织与乡村适应性治理[J]. 求实, 2020(2): 90-99, 112.
|
[23] |
姜庆志. 走出怪圈:产业扶贫中基层政府治理转型的多重逻辑: 基于建始县的纵向案例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1): 100-115.
|
[24] |
许睿谦, 王超, 苏孟玥. 乡村治理中的多重合意性协同: 应对制度复杂性视角下的多案例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23(6): 145-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