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iv):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未来趋势[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3-8. [2] 王立静,李金亮,张冉.滨州市近50a四季变化趋势[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225-226. [3] 张静,吕军,项瑛,等.江苏省四季变化的分析[J]. 气象科学,2008,28(5):568-572. [4] 苏轶,刘树峰.近44a济南市四季变化气候分析[J]. 山东气象,2016,36(4):19-22. [5] 吴智杰,许新路,王丛梅.邢台市近57年四季长短和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80-18184 [6] 王新,吕学梅. 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物候变化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292-294. [7] 陈志超,董国庆. 五莲县四季变化特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6):207-208. [8] 姜锋,杨红梅. 连云港市季节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C]. S3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2012. [9] 赵国永,韩艳. 信阳市城区四季变化特征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28(4):529-532. [10] 张宝堃.中国四季之分配[J]. 地理学报,1934,1(1):29-74. [11] 钟保粦.用5天滑动平均气温作深圳市的四季划分[J]. 气象,1995,21(6):22-23. [12] 山东省气象局. 气象基础知识[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13] 郑红,王艳秋.哈尔滨的四季与季节划分指标的探讨[J]. 黑龙江气象,2001(3):32-33. [14] 丁裕国,江志红.气象数据时间序列信号处理[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15]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16] 郁珍艳,范广洲,华维,等. 气候变暖环境下我国四季开始时间的变化特征[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1):7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