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秀彬.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 地理学报,1996,51(6):553-558. [2] 刘纪远,张增祥,徐新良,等.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2009,64(12):1411-1420. [3] 何英彬,姚艳敏,唐华俊,等.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新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190-195. [4] 陈佑启,VERBURG P H.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2000,20(3):197-202. [5] 胡宁科,李新.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7):758-768. [6] 冯异星,罗格平,周德成,等. 近50a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J]. 生态学报,2010,30(16):4295-4305. [7] 田锡文,王新军,卡迪罗夫,等. 近40a凯拉库姆库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6):232-241. [8] 吴波, 慈龙骏. 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生态学报,2001,21(2):191-196. [9] 吴莉,侯西勇,徐新良,等. 山东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5):207-216. [10] 刘琳. 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 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5. [11] 雷金睿,陈宗铸,杨琦基,等. 基于GIS的海口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3):205-210. [12] 杨晓玲. 江苏东台围垦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3] 朱会义,李秀彬.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J]. 地理学报,2003,58(5):643-650. [14] 赵永华,马超群.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73-75. [15] 李忠峰,王一谋,冯毓荪,等. 基于RS 与 GIS 的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9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