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可,张雄,张炳信. 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实证:基于中国大陆地区1982—2011年时序数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7-113. [2] 赵翠霞,李岩,兰庆高.城郊失地农民收入“极化”及深层原因分析[J]. 农村经济,2015(4):54-59. [3] 孙霁,班永飞. 城镇化进程中城郊农民身份认同模型及融入路径:以贵州省为例[J]. 调研世界,2015(10):20-23. [4] 杜洪梅. 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困境与社会政策的完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4):74-77. [5] 叶继红. 从生产、生活和交往看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J].中州学刊,2008(3):105-108. [6] 陈发桂. 城郊失地农民反边缘化问题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调研世界,2013(6):34-37. [7] 刘向前,张联社. 角色理论视角下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1):57-62. [8] 李斌,段兰英.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身份认同[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2):5-9. [9] 杨婧. 城郊失地农民的社区适应与市民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10] 冀县卿,钱忠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基于江苏省469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J].江海学刊,2011(6):88-93. [11] 姚俊. 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障碍解析:基于长三角相关调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1(8):93-99. [12] 王晓刚,陈浩. 城郊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差的影响因素:以郑州市为例[J]. 城市问题,2013(2):68-73. [13] 文军. “被市民化”及其问题:对城郊农民市民化的再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4):7-11. [14] 韦利余. 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及路径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7. [15] 王慧博. 失地农民市民化满意度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7):196-203. [16] 范会芳. 城郊农民市民化:进展、阻碍与出路:以郑州市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21-24. [17] 王战,荣娇婷.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边缘化原因探析:基于湖北省麻城市的实证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4):5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