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 袁争,张亮,孙钦玉,等.茶小绿叶蝉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加工,2010(4):13-18. [3] 黄安平,周清琼,贺益娥.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06(2):10-13. [4] 徐荣文,林成业. 0.2%苦参碱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0(3):58-59. [5] 方屹豪,余华梅,汪明德,等.唑虫酰胺30%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9):51-52. [6] 唐颢,唐劲驰,黎健龙,等.茶小绿叶蝉无公害防治技术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92-94,106. [7] 刘双弟. 苦参碱、印楝素与矿物油两种复合液防治小绿叶蝉、跗线螨的药效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238-242. [8] 雷喜红,杨伟,唐茜,等. 几种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11,1116. [9] 石尚,姚学坤,赵远艳,等.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对比试验[J]. 茶叶通讯,2017,44(4):28-30. [10] 李建宇,史梦竹,傅建炜,等. 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监测及不同地区的敏感性差异[J]. 福建农业学报,2015,30(10):989-992. [11] 周铁锋,黄海涛.浙西北茶区茶尺蠖对联苯菊酯等药剂抗药性初步测定[J].茶叶,2015,41(4):204-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