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磊平. 黑木耳:防病保健功效多[J]. 养生大世界,2003(6):34-35. [2] 姚占芳,吴云汉. 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2):185-192. [3] 何佳,赵启美. 常见杂菌对黑木耳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J]. 食用菌,1999(4):32-33. [4] 郭砚翠,刘凤春. 黑木耳8808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J]. 生物技术,1993,3(6):31-33. [5] 陈艳秋,董梅,冉丽萍. 黑木耳病虫杂菌及其防治[J]. 北方园艺,2003(3):76-78. [6] 杜敏. 食用菌常见杂菌的危害及防治[J]. 农村实用科技,2000(8):11. [7] 郑建秋,师迎春,张芸. 食用菌主要竞争性杂菌的识别与防治[J]. 北京农业,2000(10):25. [8] 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等. pH值对油菜菌核病菌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1999(3):47-49. [9] 黄俊轩,周敏刚,郑东虎. 马铃薯汁浓度和pH值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9(2):26-29. [10] 肖锋,王得贤,杨冬梅. 温度pH值光照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2000,19(5):13-15. [11] 唐英腊,向伟勇,吕涛. 培养基pH值对姬菇菌丝体增殖的影响[J]. 长江蔬菜,2000(3):37-38. [12] 赵桂云,崔巍. 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合pH值和温度的测定[J].中国食用菌,2002,21(5):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