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丽. 搞好种子认证提高种子质量[J].种子科技, 2002,20(6): 321-322. [2] 冯铸. 浅析我国开展种子认证的必要性[J]. 种子科技, 2013, 31(12): 51-52. [3] 王海波,高翔. 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与管理[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16-17. [4] 支巨振. 推行种子认证制度促进种子产业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1(4):36. [5] 吴自勤. 甘肃省种子质量认证制度推行中的经验与问题[J].种子世界,2003(5): 17-18. [6] 杨万春, 滕佰谦. 关于建立甜菜种子质量认证制度的探讨[J]. 中国糖料, 2003, 25(1): 48-50. [7] 刘振伟, 余欣荣, 张建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导读[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6. [8] 张振明. 奥地利的种子质量认证[J].种子世界,1991(12):35-36. [9] 支巨振. 国际种子认证组织与种子质量认证[J].技术监督实用技术,1997(5): 18-19. [10] 莫志超.种子认证:擦亮“中国种子”招牌[N].农民日报,2018-12-25(8). [11] 孔令传, 支巨振, 梁志杰. 试论种子认证制度的建立和质量管理体制的完善[J].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32(5): 859-860, 868. [12] 靳晓全,耿月明,张春桂.质量:种子企业永恒的主题: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实施种子认证的实践与探索[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4(21):13-15. [13] 朴永范. 提高认识加大举措积极推进实施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J].中国农技推广,2001,17(4):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