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薛正平. 水稻群体密度增长模型及其适用性探讨[J].上海农业学报,1989,5(3):81-89. [2] 都兴林,方秀芹,李万良.寒冷稻作区水稻高产栽培最适密度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5(4):31-37. [3] 严克华,彭亚明,蔡晓祥.机插水稻密度与产量关系探索[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1):19-21. [4] 中关望,祁玉良,鲁伟林,等. D优 31 38杂交稻不同栽培密度的分蘖动态及成穗规律[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1807-1809. [5] 王新其,赵志鹏,李国梁,等.水稻机穴播密度对群体冠层光截获及产量构成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7,33(1):35-40. [6] 宋智慧. 水稻不同插秧密度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农垦与稻作,2004(6):19-20. [7] 金传旭,杨秀琴,杨昌银,等.水稻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2(6):12-13. [8] 高巨明. 杂交水稻栽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初探[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1):23. [9] 李贤勇,李顺武,王楚桃,等.群体结构对杂交水稻产量和垩白粒率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6):717-719. [10] 于佩锋,路敬文.水稻不同插秧密度对产量及精米率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5,44(4):41-43. [11] 林飞荣,刘也楠,何贤彪,等.浙优18 作单晚栽培的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8(6):895-897. [12] 王士磊,丁正权,黄海祥.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嘉丰优 2 号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8,33(6):24-26. [13] 张明聪,史国庆,战英策,等.不同施肥模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30-33. [14] 程彩霞. 水稻分蘖消长动态与产量的研究[J].中国稻米,2007(1):37-39. [15] 田广丽,周毅,孙博,等.氮素及栽培密度影响水稻分蘖动态的机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4):896-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