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桂芬,姚冲,钱晓东,等. 一测多评法结合面积归一法测定西红花中西红花苷类成分[J]. 药物分析杂志,2017,37(8):1524-1529. [2] 姚冲,钱晓东,周桂芬,等. 西红花产地采收加工一体化工艺优化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17,49(12):72-75. [3] 华金渭,何伯伟,潘永年,等. 浙江省西红花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现代中药,2014,16(8):627-630. [4] 刘学兰,肖安菊. 西红花近年常见掺伪及鉴别[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7(1):118-119. [5] 董峰丽,饶君凤,毛碧增. 西红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药物生物技术,2013,20(1):91-94. [6] 谢礼,吕明芳,董峰丽,等. 藏红花病毒病原的分子鉴定[J]. 中草药,2013,44(8):1033-1036. [7] 姚冲,刘兵兵,周桂芬,等. 影响西红花产量和品质的诸因素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17,40(3):738-743. [8] 何常明,谢晓梅,何美莲,等. 西红花中西红花苷-1和西红花苷-2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J]. 药物分析杂志,2006,26(9):1270-1273. [9] 徐象华,施林妹,朱波,等. 不同产地西红花开花与有效成分含量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12(12):1639-1641. [10] 高丽,王旭,张景景,等.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西红花中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含量[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9):2274-2276. [11] 曾宇红,颜钫,唐琳,等. 由HPLC测定不同时期西红花柱头中西红花甙-II的含量[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7(2):299-302. [12] 李阳,潘永年. 藏红花绿色优质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2015,56(9):1397-1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