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饶娜, 董立尧, 李俊, 等. 江苏省麦田杂草的发生、危害及防除研究进展[J]. 杂草科学, 2007, 25(1): 13-15. [2] 吴翠霞, 路兴涛, 马冲, 等. 山东省稻茬麦区菵草对炔草酯的抗性水平[J]. 杂草学报, 2016, 34(2): 45-48. [3] 王晓琳, 张卓亚, 伏进, 等.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播种量结合除草剂对杂草和小麦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33(2): 307-313. [4] 徐张芹, 徐恒玉, 王鹤如, 等. 天长市麦田杂草防效下降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2): 131, 135. [5] 吴翠霞, 刘伟堂, 路兴涛, 等. 河南省3种麦田阔叶杂草对苯磺隆的抗性[J].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36(9): 1264-1268. [6] 高爱华. 麦田杂草对苯磺隆除草剂的抗性监测分析[J]. 河南农业, 2015(13): 28-29. [7] 谷涛, 李永丰, 张自常, 等. 稻麦轮作区日本看麦娘抗药性水平测定及高效除草剂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18): 94-97. [8] 黄慧超, 李莉, 周益民, 等. 防除小麦田恶性杂草的高效、安全除草剂筛选试验及应用技术[J]. 杂草科学, 2009, 27(1): 50-52. [9] 吴仁海, 孙慧慧, 王彦兵, 等. 9种助剂对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除草活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12): 84-87. [10] BUHLER D D, HARTZLER R G, FORCELLA F.Implications of weed seedbank dynamics to weed management[J]. Weed Science, 1997, 45(3): 329-336. [11] 何秋虹, 杨知建, 肖润林. 农田生态控草技术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5(增刊1): 59-63. [12] 王婷, 包兴国, 杨文玉, 等. 河西平川灌区绿肥压青后氮肥最佳减施比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3): 12516-12517. [13] 包兴国, 曹卫东, 杨文玉, 等. 甘肃省绿肥生产历史回顾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 2011(12): 41-44. [14] 黄涛, 包兴国, 王婷, 等. 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绿肥间套种植模式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 2012(6): 9-11. [15] 郑元红, 潘国元, 毛国军, 等. 不同绿肥间套作方式对培肥地力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1): 79-81. [16] 王修忠, 彭宇, 周曙光, 等. 烤烟套作绿肥对土壤养分和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45(2): 5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