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孟军. 中国枣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1-10. [2] 胡琼. 南方鲜食枣一年多批次枣吊结果特性比较[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3] 眭顺照,周学伍,黄治远,等. 桃品种裂果情况的初步调查[J]. 西南园艺,1998(3): 27-28. [4] 王仁才, 钟晓红. 南方枣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 2013(15): 129-131, 151. [5] 戴美松,姜卫兵,庄猛,等. 江南地区大棚促成:避雨栽培下葡萄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J]. 园艺学报,2006,33(1): 17-22. [6] 柴春燕,周和锋,徐绍清,等. 不同避雨栽培措施对杨梅果实采收量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2010,30(4): 83-85. [7] 任海英,朱跃进,林瑞,等. 浙江密植矮化设施栽培沾化冬枣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5): 759-794. [8] 刘孟军, 汪民. 中国枣种质资源[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46-47. [9] KOMATSU A, MORIGUCHI T, KOYAMA K, et al.Analysis of sucrose synthase genes in citrus suggests different roles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2, 53(366): 61-71. [10] 王学奎.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1] 陈俊伟,陈子敏,钱皆兵,等. 杨梅果实发育进程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6,32(4):438-444. [12] 任海英,曹靖,郑锡良,等. 浙江省24个鲜食枣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研究[J]. 中国果树,2018(6):47-53. [13] 郑锡良, 朱跃进, 任海英, 等. 14份枣种质生物特性调查及果实性状图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2): 181-186. [14] 郗鑫,刘晨筱,陈虹,等. 不同枣品种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裂果相关性分析[J]. 山西林业科技,2016,45(3):1-3. [15] 薛晓芳,赵爱玲,王永康,等. 不同枣品种果实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J]. 中国果树,2016(3):11-15. [16] 刘杰超,张春岭,陈大磊,等. 不同品种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类物质、VC含量的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J]. 食品科学,2015,36(17):9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