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辛良杰, 李秀彬. 近年来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复种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1): 58-64. [2] 崔晶, 楠谷彰人, 松江勇次, 等. 中日合作水稻品质·食味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 北方水稻, 2011, 41(4): 1-6. [3]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等.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成就、问题与决策[J].江苏农业学报,2008,24(2):199-203. [4] 万向元,胡培松,王海链,等.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6. [5] 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等.稻谷粒形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4,30(9):894-900. [6] 史玮,高清海,米建国.优质稻谷胶稠度测定影响因素的探讨[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1):17-18. [7] 朱盈,徐栋,胡蕾,等.江苏优良食味高产中熟常规粳稻品种的特征[J].作物学报,2019,45(4):578-588. [8] 芮闯,刘莹,孙建平.蛋白质与大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J].食品科技,2012,37(3):164-167,171. [9] 钟丽玉,洪丹,杨庆萍,等.大米食用品质指标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1990,2(5):1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