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帼一, 樊治成, 杜慧芳. 不同生态型大蒜品种生态特性研究Ⅰ.温度和光周期对大蒜鳞茎形成发育的影响[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24(4): 10-15. [2] 张绍文, 孙治强, 孙守如, 等. 独头蒜形成条件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33(3): 250-252. [3] 孔素萍, 林志强, 杨爱平, 等. 不同大蒜品种鳞芽分化与植株形态特征的相关性[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 42(11): 10-13. [4] 程智慧, 杜慧芳, 孟焕文, 等. 大蒜不同品种蒜薹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 园艺学报, 1996, 23(4): 398-400. [5] 弓巧娟, 杨海英, 刘小琴.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独头蒜中7种元素[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 123-125. [6] 李叶青, 皮小弟. 河源独头火蒜与独头蒜挥发成分测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19): 87-89. [7] 苏美琼, 杨柏崇, 成密红, 等. 大蒜的功效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 2003, 12(4): 151-156. [8] 于新会. 品种和播期对独头蒜形成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5. [9] 杜慧芳, 程智慧. 大蒜品种和种瓣大小对独头蒜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 1996, 42(3): 26-27. [10] 蒋爱飞, 王小玲, 蓝秋丽, 等. 熟独头蒜塞肛解除下肢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2, 19(18): 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