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彬荣,罗天宽,张永鑫.掌叶覆盆子的组织培养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0(3):508-510. [2] 郑春明. 植物组织培养[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 冯代弟,王燕,陈剑平.植物组培褐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6):1108-1116. [4] 李纯佳,张颢,周宁宁,等. 大花香水月季(Rosa odorata var.Gigantea)茎段组织培养的抗褐化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3):1047-1050. [5] 李萍,成仿云,张颖星. 防褐剂对牡丹组培褐化发生、组培苗生长和增殖的作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71-76. [6] 王瑶,岳桦. 芍药组培中抗外植体褐化相关问题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4):783-786. [7] 王利平,陈珍,江景勇,等.优质掌叶覆盆子快繁体系的建立[J].浙江农业科学,2013(8):967-970. [8] 刘计权. 应用组织培养对覆盆子快速繁殖的研究[J].中南药学,2006,4(6):426-428. [9] 李焕秀,乔冕娇.降低苍溪梨外植体组培褐变途径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6):524-526. [10] 谢志亮,吴振旺. 木本植物组培褐化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13,42(5):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