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季森,朱胜利. 中国枫香多目标育种的研究:Ⅰ中国枫香优树选择[J]. 林业科技通讯,1997 (10):15-16. [2] 成铁龙,施季森. 中国枫香嫩枝扦插繁殖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3(1):36-37. [3] 林韧安,陈秋夏,郑坚,等. 不同基质配方对枫香容器苗质量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32(1):11-16. [4] 王荣,郭志华. 不同光环境下枫香幼苗的叶片解剖结构[J]. 生态学杂志,2007,26(11):1719-1724. [5] 马常耕. 世界容器苗研究生产现状和我国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1994(5):33-3961. [6] LANDIS D,TINUS R W,MCDONALD S E,et al.Containers and growing media[C]//Forest Service Agri Handbook,USDA,1990,2:674. [7] 吴志行. 基质理化特性分析[J]. 南京农学院学报,1982(4):132-136. [8]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65,270. [9] 焦玲,赵颖,李丽萍.现代苗木质量评价的生理指标[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1):40-44. [10] 戚连忠,汪传佳. 林木容器育苗研究综述[J].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4):10-13. [11] 聂丽. 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J]. 科技传播,2014(19):138,145. [12] 刘大海. 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J].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4):107-108. [13] 邓固平. 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与发展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6):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