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24-125. [2] 张晓丽,李萍,周彩云,等. 怀地黄脱毒种苗大田生长性状及产量品质[J].植物学报,2017,52(4):474-479. [3] 贾媛媛,何玉杰,梁宗锁,等. 不同水分处理对地黄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8):182-186. [4] 于相丽,杨柯金.怀地黄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20-1721. [5] 王丰青,谢彩侠,孙瑞斌,等.地黄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3(21):4203-4209. [6] 李学慧,张亚菲,刘述忠,等.两种播期对地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J]. 实验研究-农技服务,2016,33(10):35,34. [7] 柳红,严生德,景慧.不同怀地黄栽培条件的研究初报[J]. 青海农技推广,2013(1):34-36. [8] 王文君,陈明霞,李明军,等.种植密度对脱毒怀地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草药,2017(7):165-168. [9] 朱良才. 氮磷钾配比对怀地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21-29. [10] 陈枫. 地黄根际土壤中化感物质的筛选及化感作用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6. [11] 姚峰,董诚明,柴茂,等.怀地黄种栽质量分级标准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6):120-122,127. [12] 李玲. 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7-98. [13] 邹琦.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4]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5-186. [15] 吴凤芝,黄彩红,赵凤艳.酚酸类物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8,35(7):821-825. [16] 谢越,肖新,周毅,等. 5种酚酸物质对滁菊扦插幼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6):19-24. [17] 沈玉聪,张红瑞,张子龙,等.酚酸类物质对三七幼苗的化感影响[J]. 广西植物,2016,36(5):607-614. [18] 朱丽梅,罗凤霞. 百合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与灰霉病抗性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