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雄化. 资源要素影响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 2014(11): 152-156. [2] 代瑞熙, 郝晓燕. 中国化肥消费分析及建议[J]. 农业展望, 2015, 11(9): 77-80. [3] 潘丹, 郭巧苓, 孔凡斌. 2002—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的空间关联格局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24(4): 187-201. [4] 张晓楠, 邱国玉. 化肥对我国水环境安全的影响及过量施用的成因分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 17(4): 104-114. [5] 蔡仁祥, 成灿土, 卢淑芳, 等. 浙江省鲜食旱粮的种植制度及栽培技术创新[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14(9): 2537-2545. [6] 刘文倩, 费喜敏, 王成军. 化肥经济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8): 726-732. [7] 栾江, 仇焕广, 井月, 等. 我国化肥施用量持续增长的原因分解及趋势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1): 1869-1878. [8] 程序, 张艳. 国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验及启示[J]. 世界农业, 2018(11): 22-27. [9] 李芳, 冯淑怡, 曲福田. 发达国家化肥减量政策的适用性分析及启示[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 34(1): 15-23. [10] 怀燕, 王岳钧, 陈叶平, 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分析[J]. 中国稻米, 2018, 24(5): 30-34. [11] 赵川, 费冰雁, 潘秋波, 等. 基于芦笋水肥一体化的化肥减量探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9): 1573-1576. [12] 倪康, 廖万有, 伊晓云, 等. 我国茶园施肥现状与减施潜力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3): 421-432. [13] 王强, 姜丽娜,潘建清, 等. 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对单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20): 3951-3960. [14] 陆若辉, 陈思力, 沈月. 降低浙江农田化肥施肥强度对策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8): 1293-1295. [15] 孔海民, 刘晓霞, 陆若辉, 等. 浙江省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现状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12): 2135-2137. [16] 姜茜, 孙炜琳, 朱立志. 浙江省农田养分平衡的时空变化及环境风险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2): 335-344. [17] 王晶晶, 赵维清. 浙江省农户有机肥施用量的影响因素[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44(6): 188-190. [18] 朱伟锋, 陆若辉, 孔海民, 等. 浙江省2015年缓控释肥料使用情况及发展建议[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11): 1873-1875. [19] 涂正革, 甘天琦.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力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72(3): 165-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