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虞富莲. 论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J]. 茶叶科学, 1986, 6(1): 1-8. [2] 汪东风, 王林戈, 张莉, 等. 绿茶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J]. 茶叶科学, 2010, 30(4): 243-250. [3] 江昌俊. 茶树育种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4] 杨广容, 邵宛芳, 陶梅, 等. 不同茶树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3, 28(6): 769-774. [5] 王贞红. 西藏茶叶生产现况浅析[J]. 中国茶叶, 2016, 38(8): 7. [6] 骆耀平. 茶树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7] 田如英, 郭颖, 王元国, 等. 赤霉素浸种与湿沙层积对油茶种子发芽的影响[J]. 种子, 2010, 29(8): 85-88. [8] 王立, 周明德, 曾勤. 茶籽贮藏特性的研究[J]. 茶叶科学, 1999, 19(1): 25. [9] 陶汉之, 陶迁, 程茱萸, 等. 外源激素和微量元素对茶籽萌发过程中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99, 25(6): 712-717. [10] 陈志欣, 郑丽, 兰芹英, 等. ‘勐海大叶茶’种子萌发特性[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2, 34(1): 63-68. [11] 刘建荣. 不同处理方法对核桃种子萌发的影响[J]. 林业科技情报, 2018, 50(4): 42-43. [12] 辛福梅, 任世强, 普布次仁. 不同处理方法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 2017, 36(11): 1-3. [13] 张希吏, 安燕珂. 不同处理方法对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8): 1. [14] 李萌. 不同处理对茶籽萌发和茶苗生长的影响[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