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小英. 论“以土地换保障”: 一个解决农村养老保险资金来源问题的新思路[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3): 40-45. [2] 张萌萌. 土地流转对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研究[D].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3] 邓大才. 论承包土地流转的类型、层次和制度要求[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1): 67-70. [4] 邹学慧. 土地流转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5(4): 38-41. [5] 陈彩霞. 经济独立才是农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首要条件: 应变霍曼斯交换理论对农村老年人供养方式的分析和建议[J]. 人口研究, 2000, 24(2): 53. [6] 段龙龙, 张樱. 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有性质弱化及其应对[J]. 农村经济, 2013(9): 87-92. [7] 赵强社. 农村养老:困境分析、模式选择与策略构想[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10): 70-82, 111. [8] 温铁军. 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M]. 北京: 三联书店, 2005. [9] 尚长风, 张瀚文. 土地流转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8, 23(3): 78-82. [10] 穆怀中, 陈曦.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子女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路径及过程研究[J]. 人口与发展, 2015, 21(1): 2-11. [11] 刘战伟. 土地流转视角下的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17, 33(1): 143-145. [12] 王阳, 姚铁军.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村土地流转关系研究:以土地流转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视角[J]. 青年科学月刊, 2014(5): 157-158. [13] 陶纪坤. 新农保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J]. 经济纵横, 2011(10): 45-50. [14] 穆怀中, 闫琳琳.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研究, 2012, 36(1): 73-82. [15] 石绍宾, 樊丽明, 王媛. 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 来自山东省入户调查的证据[J]. 财贸经济, 2009(11): 42-48. [16] 范会芳. 土地流转制度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2(5): 33-35. [17] 李瑞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及建议[J]. 人力资源管理, 2017(2): 198-200. [18] 刘效龙.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障碍与建议[J]. 经济经纬, 2004, 21(4): 107-109. [19] 牟放. 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5): 50-53. [20] 汪柱旺. 农村养老保险: 供给主体与制度创新[J]. 当代财经, 2006(10): 3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