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2, Vol. 63 ›› Issue (1): 114-120.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251

• 植保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过程及抗病育种新思路

徐如梦1,2(), 李冬月2, 刘秀丽2, 严成其3, 陈剑平1,2, 王栩鸣2,*()   

  1. 1.浙江师范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1
    3.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0
  • 收稿日期:2021-06-09 出版日期:2022-01-11 发布日期:2021-12-29
  • 通讯作者: 王栩鸣
  • 作者简介:王栩鸣(1981—),男,浙江杭州人,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工作,E-mail: xmwang@zaas.ac.cn
    徐如梦(1997—),女,河南息县人,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工作,E-mail: rmengxu@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0601);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计划(LGN19C140008);宁波市科技重大项目(2019C02006);宁波市科技重大项目(20160017)

  • Received:2021-06-09 Online:2022-01-11 Published:2021-12-29

摘要:

近年来,由于气候、耕作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导致水稻白叶枯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发掘新种质、创制抗病新材料、培育抗性新品种,被认为是提高粮食产量和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抗性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抗病基因的鉴定、克隆及其抗病分子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Xoo主要是通过分泌具有专化性的效应因子来逃避和抑制植物免疫反应,而植物则是通过触发PTI和ETI反应来阻止或抑制病原菌的侵染。本文综述了Xoo侵染水稻的过程,以及在侵染过程中水稻抵御Xoo的免疫反应,着重分析了ETI反应中的一些抗性基因的抗病机理,以期为水稻抗病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病害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Xoo,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抗病机制, ETI, PTI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