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雄志. 中药三叶青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吉林中医药, 2009, 29(6):517-518.
|
[2] |
黄真, 毛庆秋, 魏佳平. 三叶青提取物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 2005(7):861-864.
|
[3] |
范世明, 谢心月, 曾繁天, 等. 三叶青叶化学成分鉴定及其总黄酮含量测定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17, 37(8):1481-1488.
|
[4] |
倪克锋, 丁志山, 黄挺, 等. 三叶青黄酮对H-22荷瘤小鼠瘤体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88(6):732-734.
|
[5] |
冯正权, 倪克锋, 丁志山, 等. 三叶青黄酮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6):669-672.
|
[6] |
程伟, 陆曙梅. 三叶青提取物对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10):53-56.
|
[7] |
丁钢强, 郑军献, 魏克民, 等. 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_2及原代大鼠肝细胞的体外毒作用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05, 17(9):1-2,5.
|
[8] |
夏金英. 三叶青人工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6):272-274.
|
[9] |
杜苏瑞, 向太和, 李朦.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三叶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1(2):142-145.
|
[10] |
王明仪, 陈伟芳, 陈宇, 等. 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裸鼠人肝癌细胞HepG-2皮下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21(2):157-158,163.
|
[11] |
丁丽, 纪其雄, 吕雯婷. 三叶青水提物体内、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 中成药, 2013, 35(5):1076-1078.
|
[12] |
洪彩艳, 周娟, 蔡洪. 怀玉山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 2015(11):62.
|
[13] |
洪陈洁, 林晗, 洪伟, 等. 不同品系福建山樱花叶功能性状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 23(2):191-196.
|
[14] |
梁爽, 赵庚星, 朱西存. 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5):1367-1370.
|
[15] |
冯梅, 黄文娟, 李志军. 胡杨叶形变化与叶片养分间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6):1467-1473.
|
[16] |
吴志庄, 王道金, 厉月桥, 等. 施用生物炭肥对黄连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6):992-997.
|
[17] |
喇燕菲, 张启翔, 潘会堂, 等. 弱光条件下东方百合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2(4):213-217.
|
[18] |
卢思, 罗梅秀, 刘丹, 等. 不同光质对三叶青茎叶显微结构和激素的影响[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9, 39(1):15-20.
|
[19] |
苏燕. 不同栽培模式下雪青梨果实品质、叶片光合特性及营养元素的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4.
|
[20] |
李斌斌. 不同栽培模式对樱桃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
[21] |
孙利鑫, 解艳玲, 马建, 等. 不同设施栽培模式下红地球葡萄光合特性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41(13):40-43.
|
[22] |
王坤, 李宝财, 李纪元. 不同栽培模式下金花茶的光合特性及品质分析[J]. 广西林业科学, 2021, 50(2):125-131.
|
[23] |
金鑫. 不同栽培模式对刺龙牙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辽宁林业科技, 2016, 279(5):21-25.
|
[24] |
李正华, 李海霞, 李静, 等.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林木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23):156-158.
|
[25] |
邵光成, 郭瑞琪, 刘娜. 不同灌水模式对南方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9):226-230.
|
[26] |
王志军, 叶春秀, 董永梅, 等. 滴灌和淹灌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植物生理学报, 2016, 52(5):723-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