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诗洁, 徐峻. 缙云黄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8): 1525-1528. |
[2] |
吕晓芳, 刘凌云. 缙云西红花产业现状及效益提升的思考[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8): 1537-1538. |
[3] |
何圣米, 吴平, 毛晓梅, 胡齐赞, 董文其. 大棚芦笋套种马铃薯种植模式[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2): 215-215. |
[4] |
邢晓鸣, 孟华兵, 吕进, 沈汉初, 蔡根林, 顾永强. 山蕗-水稻轮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11): 2023-2025. |
[5] |
朱静坚. 浙贝母种植模式调查与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3): 380-381. |
[6] |
范利超, 韩文炎.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生物炭研究发展态势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3): 541-546. |
[7] |
周炎生,谢友祥,梁丽梅,何火娣. 松阳县旱粮优质高效生产及种植模式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9): 1383-. |
[8] |
周杨. 缙云县单季茭白收二茬两改三早栽培模式[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9): 1414-. |
[9] |
吴平1,何圣米2,龚佩珍1,唐红芳1,马伟冬3. 双小拱棚小南瓜晚稻高效种植模式[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9): 1417-. |
[10] |
周慧卿,朱静坚,王升台,周子奎. 缙云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7): 1085-. |
[11] |
周慧卿. 菜用甘薯薯绿1号在缙云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6): 851-. |
[12] |
吴早贵. 农作制度创新理论与实例探析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6): 970-. |
[13] |
吴早贵,王岳钧,吴海平. 浙江省新型农作制度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5): 629-. |
[14] |
何圣米1,吴平2,龚佩珍2,唐红芳2. 大棚草莓晚稻茄子2年3茬种植模式[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3): 334-. |
[15] |
董荷玲. 台州市水生蔬菜产业发展概况[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1(10): 1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