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璐, 翟义欣, 王菲, 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4(增刊):362-366. [2] 王少安. 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发展趋势[J].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0(3):217-220. [3] 张甘霖, 龚子同, 骆国保,等. 国家土壤信息系统的结构、内容与应用[J]. 地理科学, 2001, 21(5):401-406. [4] 周慧珍, SHIELDS J A, VÁLENTINE K W G,等. 1:100万土壤-土地图数据库及土壤退化信息解译[J]. 土壤学报, 1991, 28(4):355-371. [5] 张新长, 徐开源.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广东省耕地变化[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8(2):99-103. [6] 张定祥, 史学正, 于东升, 等.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建设的基础[J]. 地理学报, 2002, 57(增刊):82-86. [7] 毕如田, 王镔, 段永红, 等.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以永济市为例[J]. 土壤学报, 2004, 41(6):962-968. [8] 胡德勇. 基于组件式GIS的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4. [9] 刘排九, 胡宝清, 苏艳丽, 等. 基于GIS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地理空间信息, 2007, 5(2):56-58. [10] LUCKMAN P G, JESSEN M R, GIBB R G. Use of expert systems and GIS in land evaluation[J]. New Zealand Geographer, 1990, 46(1):15-20. [11] KOLLIAS V J, KALIVAS D P. The enhancement of a commerci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RC/INFO) with fuzzy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land resources[J]. Computers &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1998, 20(1):79-95. [12] 刘钦普. GIS和SPSS技术支持下的许昌市耕作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土壤, 2002 (2):94-98. [13] 张月平, 张炳宁, 田有国, 等.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J]. 土壤通报, 2013, 44(6):1308-1313. [14] 赵晓丹. 基于权重敏感性分析的湖南省耕地适宜性评价[D]. 开封:河南大学, 2014. [15] GHAFFARI A, COOK H F, LEE H C. Integrating climate, soil and crop information: a land suitability study using GIS[C].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ing GIS and Environmental Modeling(GIS/EM4), 2009. [16] 赵小敏, 邵华, 郭熙. GIS支持下的南丰蜜桔种植地适宜性评价[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67-70. [17] 吕新.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4. [18] 黄河. GIS支持下的区域蔬菜地适宜性评价[J].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19(2):108-112. [19] 朱恒星, 戴前莉, 彭月, 等. 基于GIS的凤丹牡丹在重庆地区栽植适应性评价[J]. 西部林业科学, 2016, 45(2):140-145. [20] CROMWELL E. Agriculture, biodiversity and livelihoods: issues and entry points for development agencies[EB/OL]. (1997-06-23) [2017-03-01].http://www.eldis.org/vfile/upload/1/document/0708/DOC7300.pdf. [21] 陈百明. 加拿大耕地质量监测概述[J]. 资源科学, 1996 (2):77-80. [22] 陶崇鑫, 万婷. 基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新疆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 (6):29-31. [23] 孙园园, 孙永健, 李春璐, 等. 信息技术在耕地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4):2429-2431. [24] 杨燕芹. 利用GIS技术进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探讨[J]. 太原科技, 2008 (1): 84-85. [25] 张玉宝. 安徽省耕地占补平衡信息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与开发[J].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18(4):56-59. [26] 刘芬, 许皞, 李良林. 基于VB的耕地占补折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15):6590-6591. [27] 滕龙妹, 华元春, 童英良. 浙江省标准农田占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9(1):35-38. [28] 徐吉炎,韦甫斯特 R. 土壤调查数据地域统计的最佳估值研究:彰武县表层土全氮量的半方差图和块状Kriging估值[J]. 土壤学报, 1983, 20(4):419-430. [29] 白由路, 金继运. 基于GIS的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1):46-50. [30] 盛建东, 蒋平安, 文启凯, 等. 基于GIS的区域土壤养分管理与作物推荐施肥信息系统研究[J]. 土壤, 2002, 34(2):7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