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凌,高歌,张强,等.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I:气候特征与影响评估[J].气象,2008,34(4):95-100. [2] 杨贵名,孔期,毛冬艳,等.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持续性原因分析[J].气象学报,2008,66(5):737-750. [3] 马晓刚.2008年1月我国南方罕见冰冻雨雪灾害性天气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1):23-27. [4] 丁一汇,王遵娅,宋亚芳.中国南方2008年1月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J].气象学报,2008,66(5):808-825. [5] 李崇银,杨辉,顾薇.中国南方雨雪冰冻异常天气原因的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3(2):113-122. [6] 高松影,李慧琳,孙连强.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5):32-35. [7] 宫德吉,李彰俊.内蒙古暴雪灾害的成因及减灾对策[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6(1):133-138. [8] 李青春,程丛,兰高华,等.北京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数值分析[J].气象,2011,37(1):1380-1388. [9] 郑蜻,许爱华,许彬. 2008年江西省冻雨和暴雪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31(2):29-35. [10] 杜小玲,高守亭,彭芳. 2011年初贵州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研究[J].大气科学,2014,38(1):61-72. [11] 李晓霞,樊晓春,李奇三,等. 2014年春季甘肃河东地区一次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16,34(2):317-325. [12] 王遵娅,丁一汇.近53年中国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J].大气科学,2006,30(6):1068-1076. [13] 王遵娅.中国冰冻日数的气候及变化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1,35(3):411-421. [14] 王颖,王晓云,江志红,等.1960—2008年南方地区冰冻时空分布特征[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1,3(1):28-35. [15] 温华洋,田红,唐为安,等.安徽省电线积冰标准冰厚的气象估算模型[J].应用气象学报,2011,22(6):747-752. [16] 张卉慧,何雪松,王本洪.安徽大别山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地面降水粒子谱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28(2):29-35. [17] 王遵娅,赵珊珊,张强.我国冰冻日出现的气象条件分析及其判别模型[J].高原气象,2011,30(1):158-163. [18] 王丽,韦惠红,金琪,等.湖北省一次罕见寒潮天气过程气温陡降分析[J].气象,2006(9):71-76. [19] 王遵娅,丁一汇.近53年中国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J].大气科学,2006,30(6):1068-1076. [20] 吴海英,孙燕,曾明剑,等.冷空气引发江苏近海强风形成和发展的物理过程探讨[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4):388-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