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倩倩. 国内外种子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2]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2016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3] 童海军. 基于钻石模型的浙江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5):596-599. [4] 何凌冰,陈艳萍,彭学龄,等. 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特征、趋势与深圳对策[J].广东科技,2014,22(11):135-137. [5] 喻亚平. 基于品种权保护的我国农作物育种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6] 晁逢春. 从中国种子市场规模和构成谈种子企业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种业,2011(11): 7-9. [7] 钟婉霞. 创新种子监管机制推进现代种业健康发展[J].中国农技推广,2013(增刊1):142-143,146. [8] 李立秋. 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是提高种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J]. 种子世界, 2013(1):4-7. [9] 闫书颖. 国际种子企业并购对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7,284(7):73-77. [10] 向平,郭元林,唐江云,等.基于SWOT模型的四川省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种子,2014,33(11):64-67. [11] 宋治文,张要武,王晓蓉,等.基于SWOT分析的天津市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2):1-5. [12] 周玉忠,李秀丽.从上市公司看我国种业发展态势[J].中国蔬菜,2014(10):51-54. [13] 梅盈洁,刘军,白雪娜,等.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4(8):233-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