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葛飞, 夏成润, 李春如, 等. 蝉拟青霉菌丝体与天然蝉花中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J]. 菌物学报, 2007, 26(1): 68-75. [2] 于士军, 柴新义, 樊美珍. 蝉花菌质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分析[J]. 食品与机械, 2015 (1): 155-158. [3] 俞滢, 顾蕾, 陈启琪, 等. 蝉花的化学成分分析[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6): 63-65. [4] 王春雷, 芦柏震, 侯桂兰. 中国蝉花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06, 41(4): 244-247. [5] 陈玲, 宋捷民. 蝉花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9, 16(2): 159-160. [6] 金丽琴, 吕建新, 杨介钻, 等. 蝉拟青霉总多糖对大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1, 17(12): 1232-1234. [7] 谢飞, 李伟, 陈美珍, 等. 野生蝉花多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J]. 食品科学, 2016, 37(13): 209-213. [8] 杨全伟, 肖柳, 黄雄超, 等. 金蝉花多糖的含量组成分析及其对LPS诱导的THP-1细胞NF-κB活性的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6, 18(9): 1129-1134. [9] 孔华, 许丽娟, 白宇, 等. 蝉花虫草粗多糖对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影响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 (15): 211-214. [10] 于士军, 包佳源, 樊美珍. 人工蝉花孢梗束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活性[J]. 菌物研究, 2014, 12(2): 100-106. [11] 封燕, 贡小辉, 韦德群, 等. 金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结构分析[J]. 食品科学, 2016, 37(13): 19-24. [12] 宋佳敏, 王鸿飞, 孙朦, 等. 响应面法优化金蝉花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18, 39(4): 275-281. [13] 杨介钻, 金丽琴, 吕建新, 等. 蝉拟青霉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老年学, 2004, 24(4): 343-344. [14] 温萍, 陈盛铎, 郑兵, 等. 金蝉花多糖对D-Gla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 (6): 108-113. [15] 陈成, 许佳伟, 孙细涓,等. 茅山地区蝉花菌株的分离及其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4): 347-352. [16] 卓佳, 杨介钻, 金丽琴, 等. 蝉拟青霉多糖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 26(2): 327-332. [17] 翁梁. 野生蝉花与人工蝉花多糖的提取及抑菌试验[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 (11): 22-24, 29. [18] 刘红锦, 蒋宁, 李建军, 等. 蛹虫草多糖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12): 80-82. [19] 刘莹, 张丽萍. 褐蘑菇多糖脱蛋白方法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8): 114-115. [20] 赖菁华, 刘立科.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J]. 海峡药学, 2016, 28(10): 34-36. [21] 肖杰, 姚凌云, 孙健, 等. 树脂法同时脱除虫草粗多糖中色素与蛋白质[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33(7): 236-239. [22] 易阳, 张名位, 廖森泰, 等. 龙眼多糖树脂脱色工艺优化[J]. 农业机械学报, 2010, 41(8): 146-150, 155. [23] 张慧玲. 海带多糖的脱色方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9, 30(8): 35-38. [24] 夏翠, 熊双丽, 彭天蓉,等. 夏枯草多糖脱色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6):2552-2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