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19, Vol. 60 ›› Issue (1): 146-149.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90145

• 资源与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宁波2次南大风局地农业灾情成因分析

张晶晶, 陈迪辉, 史学凡   

  1. 宁波市北仑区气象局,浙江 宁波 315800
  • 收稿日期:2018-11-13 出版日期:2019-01-11
  • 作者简介:张晶晶(1987—),男,江苏如皋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E-mail: zjj000@yeah.net。
  • 基金资助:
    宁波市气象局港口气象预报技术研究团队专项(C201502); 宁波市北仑区农技推广项目(201702)

  • Received:2018-11-13 Online:2019-01-11

摘要: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站和宁波市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宁波凉帽山风塔和雷达探测数据,对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柴楼村2017年4月5日和2018年2月28日2次致灾南大风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次过程均是由南支槽东移发展引导槽前西南急流的热力降压和动力抽吸作用导致地面低值系统发展,同时海上高压维持,气压梯度堆积从而形成南大风。2次局地大风均呈双峰型日变化,最大风力出现在半夜至凌晨,这与3 h负变压的日变化特征有关。同时,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夜间大气不稳定度降低有利于高层风动量下传,导致半夜至凌晨风力明显增强。夜间风力陡增还与局地山谷风有关,夜间至凌晨山风最强,且山风与环境风同向叠加,风力明显大于周边区域,上游带状山谷的地形强迫效应也是导致2次大风较周边区域明显偏大的原因。研究表明,对于灾情所在地以及类似复杂地形的冬春交界南大风的预报服务和防御应当进行一定的订正和重视。

关键词: 南大风, 日变化, 山谷风, 农业灾情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