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胜齐,姚维志.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评价[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6):570-573. [2] 倪乐意,李纯厚,黄祥飞.在富营养型水体中重建沉水植被的研究 [G]//刘健康.东湖生态学研究(2).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02-310. [3] 庞清江.东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1(2):38-41. [4] 邱东茹,吴振斌.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水水生植被的衰退与恢复[J].湖泊科学,1997,9(1):83-88. [5] 吴振斌,邱东茹,贺锋,等.沉水植物重建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51-1353. [6] 沈耀良,王美敬,李勇.沉水植物修复受污水体净化效能的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18(4):1-4. [7] 邱东茹.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的恢复试验研究[J].湖泊科学,1997,9(2):168-174.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9]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0] 王斌,周莉苹,李伟.不同水质条件下菹草的净化作用及其生理反应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2):150-152. [11] 刘伟龙,胡维平.水深对马来眼子菜生长及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11-16. [12] 刘伟龙,胡维平,陈桥.不同底质和透明度下马来眼子菜的表形可塑性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07,16(2):363-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