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宏宇. 浙江桐乡李树品种的调查研究[J].浙江农学院学报, 1957,2(2): 201-212. [2] 宣继萍,王刚,贾展慧,等.李属植物果实成熟软化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31):104-118. [3] 贾展慧,张计育,宣继萍.11 个‘槜李’品系鲜果主要经济性状分析与评价[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23(4): 105-107. [4] 张杰,马常念,马良,等.避雨覆膜等栽培措施对槜李果实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0):1776-1778. [5] 孔慧娟,赵国玲,汪雯岚,等. 6种水果中键合态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与比较[J]. 食品科学, 2015, 36(14):140-144. [6] 潘雪峰,杨明非.李子挥发物质的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 33(3):113-114. [7] 刘泽静,张京声,陈安均,等. “盖县李”果实成熟前后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8):13-20. [8] 柴倩倩,王利军,吴本宏,等.中国李和樱桃李及其种间杂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J]. 园艺学报, 2011, 38(12):2357-2364. [9] 蔚慧,杨林华,赵芳,等. 6种李子果实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27):13601-13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