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甄熙,张超,李云鹏. 作物低温冷害指标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2017,45(2):94-98. [2] 段晓凤,张磊,李红英,等. 酿酒葡萄霜冻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0):1148-1151. [3]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4] 高京草,王慧霞,李西选. 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与枣树枝条抗寒性的关系研究[J]. 北方园艺,2010(23):18-20. [5] 张荣华,李拥军,张叶玲. 脯氨酸含量对苜蓿抗寒性影响的研究[J]. 现代化农业,2006(4):17-18. [6] 杨善元.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7] 宋尚伟,李靖,闫锋,等.4个桃品种抗寒性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7(1):225-227. [8] 袁小康,谷晓平,杨再强,等. 火龙果开花坐果期寒害指标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2014,35(4):463-469. [9] 马怀宇,吕德国,刘国成,等. 低温对‘寒富’苹果花芽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0(21):1-4. [10] 叶亚新,金进,秦粉菊,等. 低温胁迫对小麦、玉米、萝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44-248. [11] 宋绪忠. 茶树无性系苗期抗寒特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2. [12] 史红梅,张海燕,杨彬,等. 低温胁迫对高粱幼苗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8):74-79. [13] 李叶云,庞磊,陈启文,等. 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134-138,145. [14] 张玉翠,王连翠. 低温对茶树叶片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0(9):38-40. [15] 杨再强,韩冬,王学林,等.寒潮过程中4个茶树品种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变化及品种间差异[J].生态学报,2016,36(3):629-641. [16] 朱政,蒋家月,江昌俊,等.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SOD、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38(1):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