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义鸣放,王玉国,缪珊. 唐菖蒲[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冯昊. 现代唐菖蒲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80-1982. [3] 龚力波. 唐菖蒲种球繁殖技术[J]. 云南林业,2003(4):17. [4] 张雅凤,郭振贵,焦培娟,等. 唐菖蒲不同大小种球的繁殖性能[J]. 特产研究,2000,22(3):22-25. [5] 冯昊,杨军. 不同环境因素对唐菖蒲发芽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299-9301. [6] 宋国柱. 唐菖蒲种球繁殖法[J]. 新农业,2002(4):46-47. [7] 苑智华. 唐菖蒲生长过程的部分生理生化变化[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36-40. [8] 缪珊. 积温和光辐射量对唐菖蒲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的影响[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0:4-5. [9] 刘与明. 唐菖蒲的园林应用和栽培管理技术[J]. 现代园艺,2017(23):97-98. [10] 贺学勤,龚浩,杜贺,等. 整球和半球种植对唐菖蒲生长和发育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5-12. [11] 黄蓉. 唐菖蒲地上部分生长发育规律和各构件质量间相关性的研究[J]. 绿色科技,2014(2):89-92. [12] 邵小斌,赵统利,朱朋波,等. 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生长发育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7):164-166. [13] 刘爱丽,张延龙,牛立新,等. 不同规格种球对唐菖蒲切花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7):107-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