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光宇. 中国芦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 世界农业, 2013(10): 181-186,188. [2] 杨新琴, 陈能阜, 卢钢, 等. 浙江省芦笋产业发展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 55(6): 811-812, 815. [3] 吴平, 龚佩珍, 邵洁, 等. 浙江平湖芦笋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 27(11): 52-53. [4] 吴平, 龚佩珍, 邵慧, 等. 浙江平湖芦笋2次养母茎3次采笋高效种植技术[J]. 中国蔬菜, 2018(6): 87-90. [5] 李晓霞, 黄乔乔, 易克贤, 等. 海南芦笋园杂草种类调查及杂草防除技术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4, 34(7): 73-79. [6] 王连平, 王汉荣, 茹水江, 等. 芦笋田杂草及地膜覆盖除草作用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4): 126-128. [7] 戴志荣, 章金明, 陈永全, 等. 浙北大棚芦笋地夜蛾发生动态监测[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10): 1735-1738. [8] 李扬汉. 中国杂草志[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9] 司升云, 周利琳, 王少丽, 等. 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进展[J]. 应用昆虫学报, 2012, 49(6): 1432-1438. [10] 陈永兵, 何紫萱. 甜菜夜蛾对寄主植物选择性的田间调查研究[J]. 上海蔬菜,2004(3): 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