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硕, 金鹏飞, 徐文峰, 等. 民间中药三叶青的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16, 14(12): 1336-1341. [2] 丁富娟, 李慧芬, 崔伟亮, 等. 三叶青名实考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 24(9): 208-212. [3] 陈丽芸, 郭素华. 三叶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6(12): 1368-1370. [4] 韦树根, 董青松, 韦莹, 等. 广西濒危珍稀中药材三叶青资源调查研究[J]. 北方园艺, 2011(21): 162-164. [5] 史清英. 三叶青茎段外植体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及印度梨形孢对其生长的影响[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5. [6] 符渊淼. 药用植物三叶青的种质鉴定和组培快繁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1. [7] 钟毓倩. 三叶青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 2007, 42(6): 363. [8] 钱丽华. 三叶青的离体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 44(1): 121-122. [9] 钱丽华, 毛碧增. 光温条件对三叶青愈伤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 54(9): 1098-1100. [10] 彭昕, 林言娜, 何军邀, 等. 培养条件对三叶青愈伤组织生长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J]. 药物生物技术, 2012, 19(2): 138-141. [11] 卢爱芳, 祁明君, 李宗亮, 等. 三叶青愈伤组织培养及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J]. 中药材, 2010, 33(7): 1042-1045. [12] 吴浩, 彭昕, 林言娜, 等. 三叶青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基筛选[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21): 121-122, 125. [13] 钱丽华. 三叶青不定根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3. [14] 邵骏骅, 邵卫平, 刘永立. 三叶青高效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35): 208-209. [15] 黄晓红. 药用植物广豆根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2. [16] 周锐, 孔琼, 薛春丽,等. 屏边野生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 2014(4):7-10. [17] 陈加红. 浙江野生三叶青的规模化组培育苗[J]. 河南农业, 2018(13):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