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名彦. 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与效果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 王继和,杨自辉,胡明贵,等.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 (1):74-76. [3] 郗金标,邢尚军,张建锋,等.几种重盐碱地土壤改良利用模式的比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 (6):99-101. [4] 张博. 北方滨海盐土高效改良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5] 田冬,桂丕,李化山,等. 不同改良措施对滨海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8,31(11):2366-2372. [6] 杨升,王金旺,陈秋夏,等. 温州海涂围垦区的土壤特性[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4):597-600. [7]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8] 许远正. 沿海围垦地土壤改良综合配套技术[J]. 福建农业, 2010(8):12. [9] 邵孝侯,俞双恩,金斌斌. 麦田塑料暗管排水的埋深和间距优化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 (12):12-13. [10] 王启龙,卢楠,魏样. 不同改良措施对定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黑麦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1):282-286. [11] 葛云,程知言,胡建,等.不同秸秆利用方式下江苏滨海盐碱地盐碱障碍调控[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223-227. [13] 冯国艺,张谦,祁红,等. 滨海盐碱地水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棉花光合生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9(4):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