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21, Vol. 62 ›› Issue (4): 656-658.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5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2021-02-18
Online:
2021-04-11
Published:
2021-04-02
CLC Number: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www.zjnykx.cn/EN/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5
时间 | 地点 | 育种世代 | 处理 |
---|---|---|---|
2011年春 | 海南陵水 | G09-38×W10-58 | 去雄杂交获40粒F0代杂交种子 |
2011年春季 | 浙江杭州 | F1 | 大田单本种植24株,成熟后去除疑假单株,种子混收100 g |
2011年秋季 | 浙江杭州 | F2 | 单本种植约720株,选择1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每株取1个穗 |
2011年冬季 | 海南陵水 | F3 | 单本种植13个株系,成熟后选择12个优良性状单株,每株取1个穗 |
2012年春季 | 浙江杭州 | F4 | 单本种植12个株系,成熟后选择7个优良性状单株,每株取1个穗 |
2013年春季 | 浙江杭州 | F5 | 单本种植7个株系,成熟后选择6个优良性状单株,每株取1个穗 |
2014年春季 | 浙江杭州 | F6 | 单本种植6个株系,选择1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稳定的品系,种子混收 |
2015年春季 | 浙江杭州、嵊州等 | F7 | 组织省内多点比较试验,表现株叶形态理想、茎秆粗壮、成熟时间早、粒形椭圆、稻米适合加工用途等特点 |
2016年春季 | 浙江杭州、嵊州等 | F8 | 参加省内多点鉴定试验,编号为J13,定名为浙1613 |
2017—2019年 | 浙江省区试各试验点 | F9~F11 | 参加浙江省早籼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时间 | 地点 | 育种世代 | 处理 |
---|---|---|---|
2011年春 | 海南陵水 | G09-38×W10-58 | 去雄杂交获40粒F0代杂交种子 |
2011年春季 | 浙江杭州 | F1 | 大田单本种植24株,成熟后去除疑假单株,种子混收100 g |
2011年秋季 | 浙江杭州 | F2 | 单本种植约720株,选择1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每株取1个穗 |
2011年冬季 | 海南陵水 | F3 | 单本种植13个株系,成熟后选择12个优良性状单株,每株取1个穗 |
2012年春季 | 浙江杭州 | F4 | 单本种植12个株系,成熟后选择7个优良性状单株,每株取1个穗 |
2013年春季 | 浙江杭州 | F5 | 单本种植7个株系,成熟后选择6个优良性状单株,每株取1个穗 |
2014年春季 | 浙江杭州 | F6 | 单本种植6个株系,选择1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稳定的品系,种子混收 |
2015年春季 | 浙江杭州、嵊州等 | F7 | 组织省内多点比较试验,表现株叶形态理想、茎秆粗壮、成熟时间早、粒形椭圆、稻米适合加工用途等特点 |
2016年春季 | 浙江杭州、嵊州等 | F8 | 参加省内多点鉴定试验,编号为J13,定名为浙1613 |
2017—2019年 | 浙江省区试各试验点 | F9~F11 | 参加浙江省早籼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品种 | 年份 | 全生育期/ d | 落田苗/ (万·hm-2) | 有效穗/ (万·hm-2) | 株高/ cm | 每穗 总粒数 | 每穗 实粒数 | 结实率/ % | 千粒重/ g |
---|---|---|---|---|---|---|---|---|---|
浙1613 | 2017 | 109.0 | 118.5 | 267.0 | 90.6 | 143.4 | 118.3 | 83.1 | 25.8 |
2018 | 106.0 | 130.5 | 301.5 | 87.1 | 123.9 | 108.9 | 88.1 | 26.8 | |
中早39(CK) | 2017 | 111.0 | 108.0 | 262.5 | 86.8 | 139.4 | 120.1 | 86.0 | 26.0 |
2018 | 109.0 | 121.5 | 198.5 | 90.2 | 132.2 | 116.3 | 87.7 | 26.8 |
品种 | 年份 | 全生育期/ d | 落田苗/ (万·hm-2) | 有效穗/ (万·hm-2) | 株高/ cm | 每穗 总粒数 | 每穗 实粒数 | 结实率/ % | 千粒重/ g |
---|---|---|---|---|---|---|---|---|---|
浙1613 | 2017 | 109.0 | 118.5 | 267.0 | 90.6 | 143.4 | 118.3 | 83.1 | 25.8 |
2018 | 106.0 | 130.5 | 301.5 | 87.1 | 123.9 | 108.9 | 88.1 | 26.8 | |
中早39(CK) | 2017 | 111.0 | 108.0 | 262.5 | 86.8 | 139.4 | 120.1 | 86.0 | 26.0 |
2018 | 109.0 | 121.5 | 198.5 | 90.2 | 132.2 | 116.3 | 87.7 | 26.8 |
品种 | 试验 年份 | 稻瘟病 | 白叶枯病 | |||||||
---|---|---|---|---|---|---|---|---|---|---|
叶瘟 | 穗发病 率级别 | 穗损失 率级别 | 综合指数 | 评价 | 平均级 | 最高级 | 评价 | |||
平均级 | 最高级 | |||||||||
浙1613 | 2017 | 1.5 | 2.0 | 5.0 | 3.0 | 3.3 | 中抗 | 7.9 | 9.0 | 高感 |
2018 | 0.7 | 1.0 | 1.0 | 1.0 | 1.0 | 抗 | 8.7 | 9.0 | 高感 | |
中早39(CK) | 2017 | 0.7 | 1.0 | 5.0 | 1.0 | 2.0 | 中抗 | 6.1 | 7.0 | 感 |
2018 | 2.0 | 3.0 | 7.0 | 1.0 | 3.0 | 抗 | 5.9 | 7.0 | 感 |
品种 | 试验 年份 | 稻瘟病 | 白叶枯病 | |||||||
---|---|---|---|---|---|---|---|---|---|---|
叶瘟 | 穗发病 率级别 | 穗损失 率级别 | 综合指数 | 评价 | 平均级 | 最高级 | 评价 | |||
平均级 | 最高级 | |||||||||
浙1613 | 2017 | 1.5 | 2.0 | 5.0 | 3.0 | 3.3 | 中抗 | 7.9 | 9.0 | 高感 |
2018 | 0.7 | 1.0 | 1.0 | 1.0 | 1.0 | 抗 | 8.7 | 9.0 | 高感 | |
中早39(CK) | 2017 | 0.7 | 1.0 | 5.0 | 1.0 | 2.0 | 中抗 | 6.1 | 7.0 | 感 |
2018 | 2.0 | 3.0 | 7.0 | 1.0 | 3.0 | 抗 | 5.9 | 7.0 | 感 |
品种 | 年份 | 糙米率/ % | 精米率/ % | 整精 米率/% | 粒长/ mm | 长宽比 | 垩白 粒率/% | 垩白度/ % | 透明度 (级) | 碱消值 (级) | 胶稠度/ mm | 直链淀粉 含量/% | 蛋白质 含量/% | 等级 (部颁) |
---|---|---|---|---|---|---|---|---|---|---|---|---|---|---|
浙1613 | 2017 | 81.2 | 73.9 | 66.5 | 5.3 | 2 | 90 | 17.9 | 4 | 5.3 | 64 | 24.8 | 13.0 | 普通 |
2018 | 80.3 | 73.4 | 68.0 | 5.5 | 2 | 89 | 19.3 | 4 | 5.6 | 68 | 25.4 | 9.5 | 普通 | |
中早39(CK) | 2017 | 81.2 | 72.6 | 63.1 | 5.4 | 2 | 94 | 15.1 | 4 | 5.6 | 56 | 24.5 | 12.3 | 普通 |
2018 | 80.2 | 72.4 | 66.5 | 5.4 | 1.9 | 90 | 16.0 | 4 | 5.0 | 50 | 24.2 | 9.1 | 普通 |
品种 | 年份 | 糙米率/ % | 精米率/ % | 整精 米率/% | 粒长/ mm | 长宽比 | 垩白 粒率/% | 垩白度/ % | 透明度 (级) | 碱消值 (级) | 胶稠度/ mm | 直链淀粉 含量/% | 蛋白质 含量/% | 等级 (部颁) |
---|---|---|---|---|---|---|---|---|---|---|---|---|---|---|
浙1613 | 2017 | 81.2 | 73.9 | 66.5 | 5.3 | 2 | 90 | 17.9 | 4 | 5.3 | 64 | 24.8 | 13.0 | 普通 |
2018 | 80.3 | 73.4 | 68.0 | 5.5 | 2 | 89 | 19.3 | 4 | 5.6 | 68 | 25.4 | 9.5 | 普通 | |
中早39(CK) | 2017 | 81.2 | 72.6 | 63.1 | 5.4 | 2 | 94 | 15.1 | 4 | 5.6 | 56 | 24.5 | 12.3 | 普通 |
2018 | 80.2 | 72.4 | 66.5 | 5.4 | 1.9 | 90 | 16.0 | 4 | 5.0 | 50 | 24.2 | 9.1 | 普通 |
[1] | 俞法明, 杨曙东, 王晓峰, 等. 顶小穗簇生型早籼稻新种质的创制与鉴定[J]. 核农学报, 2019,33(5):848-854. |
[2] | 杨尧城, 吴伟, 蔡金洋, 等. 浙江省早籼稻高产育种的现状与思考[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56(5):620-624. |
[3] | 徐伟东, 蔡金洋, 杨尧城. 高产中熟早籼常规稻嘉育938的选育和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6(10):205-207. |
[4] | 石建尧. 浙江省常规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恶苗病抗性评价[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5] | 叶挺云, 谢子正, 许渭根, 等. 2016年浙江省早稻恶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58(3):449-450.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