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焕焕. 我国花椰菜种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及研究热点综述[J]. 蔬菜, 2019(4):30-35.
|
[2] |
陈海平, 赵永彬, 董荷玲, 等. 花椰菜120天产后保鲜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57(5):738-739,743.
|
[3] |
刘运霞. 花椰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
[4] |
文正华, 刘莉莉, 张小丽, 等. 花椰菜小孢子胚状体增殖及植株再生[J]. 中国瓜菜, 2018,31(9):32-34.
|
[5] |
张虹. 仙茅组织培养和人工种子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
[6] |
邢小姣, 陆婷, 马楠, 等. 垂盆草人工种子制作技术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31(6):169-174.
|
[7] |
李小玲, 赵义兰, 华智锐. 美容杜鹃人工种子制备关键技术及萌发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32(2):38-43.
|
[8] |
张建彬, 王璐, 彭宵, 等. 大花蕙兰类原球茎的离体培养及人工种子制作与萌发的研究[J]. 种子, 2014,33(6):10-13.
|
[9] |
张明科, 张鲁刚, 张敏杰. 蔬菜作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 2002(4):121-126.
|
[10] |
邓晨玥, 呼天明, 何学青. 草类植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J]. 中国草地学报, 2020,42(3):160-166.
|
[11] |
杨雄. 栾树离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12] |
丁绍欢, 张明生, 史梦娜. 植物人工种子技术研究进展[J]. 种子, 2011,30(3):60-66.
|
[13] |
赖钟雄, 陈春玲, 黄素华, 等.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及其染色体数目变异[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1(1):29-32.
|
[14] |
黄素华. 荔枝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遗传变异的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2.
|
[15] |
林莉, 赖钟雄. 金花茶离体培养研究:Ⅱ.次生胚的增殖[C]//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福建农林大学. 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
[16] |
吴金虎, 陈吉笙, 章文才, 等. 柑橘胚珠培养及胚状体发生的研究[J]. 果树科学, 1990(1):1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