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启利, 朱慧芹, 汪松柏, 等. 水田改茶园技术措施和经验总结[J]. 茶业通报, 2017, 39(4):166-167.
|
[2] |
宁建美, 李贵松, 吴林士. 松阳县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及改良措施[J]. 茶叶, 2009, 35(3):169-171.
|
[3] |
袁大刚, 蒲光兰, 程伟丽, 等. 川西稻田改为茶园后土壤pH和腐殖质组成剖面分布变化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1):104-109.
|
[4] |
李源环, 邓小华, 张仲文, 等. 湘西典型植烟土壤酸碱缓冲特性及影响因素[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9, 27(1):109-118.
|
[5] |
吴志丹, 江福英, 尤支明, 等. 亚热带茶园土壤酸度特征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1):181-189.
|
[6] |
张宇飞, 方向民, 陈伏生, 等. 模拟酸雨对红壤区茶树器官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4):1309-1316.
|
[7] |
徐仁扣, 李九玉, 周世伟, 等.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调控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措施[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2):160-166.
|
[8] |
高国震, 董治浩, 胡承孝, 等. 土壤酸化对樱桃番茄的养分积累和分配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0(1):16-23.
|
[9] |
刘莉, 杨丽军, 白颖艳, 等. 土壤酸化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45(10):83-87.
|
[10] |
张璐, 逄洪波, 张雨欣, 等. 我国土壤酸化的原因及改良措施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45(8):49-52.
|
[11]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
|
[12] |
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35-135.
|
[13] |
周礼恺, 张志明.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J]. 土壤通报, 1980, 11(5):154-155.
|
[14] |
JENKINSON D S, POWLSON D S. The effects of biocidal treatments on metabolism in soil: a method for measuring soil biomass[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976, 8:189-202.
DOI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