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8[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8.
|
[2] |
吴杨平, 张雨, 陈爱华, 等. 江苏沿海贝类育苗中单胞藻培养的实用技术[J]. 水产养殖, 2018, 39(9):24-26.
|
[3] |
郑严, 马志珍, 周利. 现代生物饵料培养及开发利用[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
[4] |
陈自强, 寿鹿, 廖一波, 等. 微藻饵料对双壳贝类幼体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科技通报, 2013, 29(7):46-55,67.
|
[5] |
邱楚雯, 王韩信. 饵料藻类的研究进展[J]. 水产科技情报, 2018, 45(3):127-132.
|
[6] |
李色东, 刘涛. 饵料微藻在南美白对虾育苗中的应用[J]. 海洋与渔业, 2014(11):62-63.
|
[7] |
茅华, 许海, 刘兆普. 温度、光照、盐度及pH对旋链角毛藻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07, 26(5):432-436.
|
[8] |
葛红星, 陈钊, 李健, 等. pH和氮磷比对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生长竞争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24(3):587-595.
|
[9] |
朱昔恩, 黎大勇, 熊建华, 等. 接种密度、氮、磷、碳、硅、维生素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J]. 普洱学院学报, 2018, 34(6):9-14.
|
[10] |
陈建业, 林丹, 黄健, 等. 不同氮源、磷源营养盐对亚心型扁藻(Platymonus subcordiformis)生长的影响[J]. 福建水产, 2014, 36(4):258-263.
|
[11] |
RAVEN J A, GEIDER R J. Temperature and algal growth[J]. New Phytologist, 1988, 110(4):441-461.
DOI
URL
|
[12] |
郭艳琴. 环境因素对黄河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D]. 包头: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0: 31-39.
|
[13] |
朱明, 张学成, 茅云翔, 等. 温度、盐度及光照强度对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生长的影响[J]. 海洋科学, 2003, 27(12):58-61.
|
[14] |
王菁, 陈家长, 孟顺龙. 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7):52-56.
|
[15] |
申哲民, 张涛, 马晶, 等. 富营养化与温度因素对太湖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1, 3(2):1-4.
|
[16] |
陈贞奋. 牟氏角毛藻的培养研究: Ⅰ.盐度、磷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对生长繁殖的作用[J].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2(5):608-616.
|
[17] |
尚帅. 温度、光照对长江口几种优势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
[18] |
THOMPSON P. The response of growth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to variations in daylength, temperature, and irradiance in the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Bacillariophyceae)[J]. Journal of Phycology, 1999, 35(6):1215-1223.
DOI
URL
|
[19] |
石娟, 潘克厚. 不同光照条件对小新月菱形藻和等鞭金藻8701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11(2):12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