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23, Vol. 64 ›› Issue (3): 540-543.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1322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2022-10-23
Online:
2023-03-11
Published:
2023-03-11
CLC Number: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www.zjnykx.cn/EN/10.16178/j.issn.0528-9017.20211322
种植方式 | 穗数/(个·m-2) | 每穗总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g | 产量/(t·hm-2) |
---|---|---|---|---|---|
机插 | 175.4±1.5** | 317.1±15.2** | 91.8±0.6** | 26.3±0.1 | 13.43±0.46* |
直播 | 233.9±2.2 | 251.7±6.4 | 82.6±4.8 | 25.9±0.1 | 12.57±0.49 |
种植方式 | 穗数/(个·m-2) | 每穗总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g | 产量/(t·hm-2) |
---|---|---|---|---|---|
机插 | 175.4±1.5** | 317.1±15.2** | 91.8±0.6** | 26.3±0.1 | 13.43±0.46* |
直播 | 233.9±2.2 | 251.7±6.4 | 82.6±4.8 | 25.9±0.1 | 12.57±0.49 |
种植方式 | 一次枝梗数 | 二次枝梗数 | 一次枝梗粒数 | 二次枝梗粒数 | 穗长/cm |
---|---|---|---|---|---|
机插 | 21.8±1.8** | 61.1±10.1** | 25.7±0.6** | 188.1±31.7 | 25.6±0.6* |
直播 | 15.6±0.7 | 47.4±3.0 | 23.4±1.0 | 155.1±9.0 | 23.4±1.0 |
种植方式 | 一次枝梗数 | 二次枝梗数 | 一次枝梗粒数 | 二次枝梗粒数 | 穗长/cm |
---|---|---|---|---|---|
机插 | 21.8±1.8** | 61.1±10.1** | 25.7±0.6** | 188.1±31.7 | 25.6±0.6* |
直播 | 15.6±0.7 | 47.4±3.0 | 23.4±1.0 | 155.1±9.0 | 23.4±1.0 |
[1] |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等.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7):3404-3414.
DOI |
[2] | ZHANG G, ZHU D F, XIONG H, et al.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rice planting in China[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13(6): 1270-1276. |
[3] |
程式华.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J]. 中国稻米, 2021, 27(4): 1-6.
DOI |
[4] | 王丰. 杂交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50年回顾[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2): 1-11. |
[5] | 朱广龙. 长江中游主要水稻历史品种演替进程中产量表现及其生理基础[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6. |
[6] | 朱德峰, 陈惠哲, 徐一成.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 北方水稻, 2007, 37(5): 13-18. |
[7] |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等. 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J]. 中国稻米, 2021, 27(4): 45-49.
DOI |
[8] |
韦还和, 孟天瑶, 李超, 等. 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的穗部特征及籽粒灌浆特性[J]. 作物学报, 2015, 41(12): 1858-1869.
DOI |
[9] | 杨惠杰, 杨仁崔, 李义珍, 等.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00, 15(3): 1-8. |
[10] |
朱德峰, 杨从党, 向镜, 等. 水稻亩产千公斤品种产量潜力分析[J]. 中国稻米, 2020, 26(4): 7-9.
DOI |
[11] | 陈小荣, 任福泽, 郑兴汶, 等. 异季条件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的差异性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 8(2): 213-218. |
[12] |
董明辉, 顾俊荣, 陈培峰, 等. 麦秸还田与氮肥互作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22): 4437-4449.
DOI |
[13] | 黄义德. 水稻大穗形成机理的研究 Ⅱ.水稻品种的穗部性状与穗型分类[J].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6, 12(3): 1-12. |
[14] | 罗海伟. 大穗型水稻品种穗部结构特征及其结实稳定性研究[D]. 海口: 海南大学, 2013. |
[15] | 沈建凯, 谢振宇, 贺治洲, 等.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颖花穗部分布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37(2): 272-278. |
[16] | 王亚梁, 张玉屏, 曾研华, 等. 水稻穗形成期高温影响的研究进展[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 55(11): 1681-1685. |
[17] | 姚友礼, 王余龙, 蔡建中. 水稻大穗形成机理的研究Ⅰ.品种间每穗颖花分化数的差异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J].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4, 15(2): 33-38. |
[18] | 钟蕾, 陈小荣, 胡华金, 等. 杂交稻亲本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与类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9(5): 695-700. |
[19] | 赵海新. 水直播与移栽对水稻穗部性状及籽粒形态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6): 13-19. |
[20] | 陈建明, 江德权, 卢王印. 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初报[J]. 上海农业科技, 2014(5): 43-44.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