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曦煜, 梁杰, 陈剑, 等. Cu2+、Mg2+、Fe2+浸种及喷施对绿豆产量及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 2017, 42(5):25-29.
|
[2] |
房运喜, 陈玉田, 欧阳兆. 怀远县土壤元素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1997(1):70-72.
|
[3] |
吕贻忠, 李保国. 土壤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
[4] |
汪洪, 褚天铎, 刘新保. 缺镁与正常供镁的菜豆组织结构比较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4):63-67.
|
[5] |
徐胜光, 廖新荣, 蓝佩玲, 等. 两种不同土壤上镁和微肥对豇豆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8(2):59-63.
|
[6] |
张彦才, 周晓芬, 李巧云, 等. 冀中南棉区土壤钠的形态与棉花吸收的关系[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10(1):34-39.
|
[7] |
董倩楠, 曹艳玲, 王燕, 等. 不同铜离子浓度对绿豆根细胞结构的影响[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1(1):78-83.
|
[8] |
肖万欣, 张惠君, 王海英, 等. 钙和镁在超高产大豆辽豆14器官中的积累与分布[J]. 大豆科学, 2009, 28(1):46-52.
|
[9] |
夏剑秋, 张毅方. 大豆中主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功能作用[J]. 中国油脂, 2007, 32(1):7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