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庞虹, 任顺祥, 曾涛, 等. 中国瓢虫物种多样性及其利用[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
|
[2] |
虞国跃. 瓢虫瓢虫[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
[3] |
任顺祥, 王兴民, 庞虹. 中国瓢虫原色图鉴[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
[4] |
虞国跃. 中国瓢虫亚科图志: the subfamily coccinellinae[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
[5] |
戈峰, 于岩钦. 不同类型棉田捕食性天敌的种群能量动态及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J]. 昆虫学报, 1996, 39(3): 266-273.
|
[6] |
YANG L, XU L, LIU B, et al. Non-crop habitats promote the abundance of predatory ladybeetles in maize fields in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of Northern China[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19, 277: 44-52.
|
[7] |
陈汉林, 杨少丽. 浙江省瓢虫名录[J]. 江西植保, 1998, 21(1): 17-22.
|
[8] |
方志刚, 吴鸿. 浙江昆虫名录[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
[9] |
陈汉林. 宽缘唇瓢虫的鉴定[J]. 浙江林业科技, 1990, 10(6): 48-49.
|
[10] |
吴鸿, 方志刚, 周忠朗, 等. 浙江莫干山昆虫名录[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2, 9(4): 450-470.
|
[11] |
虞国跃, 庞雄飞. 浙江小毛瓢虫属三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J]. 动物分类学报, 1994, 19(4): 474-479.
|
[12] |
洪北边. 中国茶园瓢虫资源名录(上)[J]. 茶叶, 2000, 26(2): 83-86.
|
[13] |
洪北边. 中国茶园瓢虫资源名录(下)[J]. 茶叶, 2000, 26(3): 144-146.
|
[14] |
王义平, 陈学新, 何俊华. 浙江茶树主要害虫天敌初步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01, 21(6): 38-40.
|
[15] |
陈银方, 占芳娟, 刘林敏, 等. 浙江茶园鞘翅目天敌种类及其保护利用[J]. 中国茶叶, 2007, 29(1): 39.
|
[16] |
何孙强, 刘经芳, 王义平. 浙江省竹林瓢虫物种组成与类群结构[J]. 浙江林业科技, 2014, 34(4): 45-49.
|
[17] |
任伊森. 大红瓢虫生活习性观察及其保护利用经验[J]. 浙江农业科学, 1965, 6(1): 30-33.
|
[18] |
张格成. 澳洲瓢虫和大红瓢虫主要生物学比较研究[J]. 浙江柑橘, 1994, 11(4): 7-9.
|
[19] |
浙江省松干蚧研究协作组. 松干介壳虫天敌种类调查及其捕食量的观察[J]. 浙江林业科技, 1975(4): 1-13.
|
[20] |
高文呈, 唐泉富, 胡鹤令, 等. 异色瓢虫的饲养及控制松干蚧虫口的效果试验初报[J]. 浙江林业科技, 1979(2): 41-53.
|
[21] |
董友根. 应用异色瓢虫防治棉蚜的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1988, 29(3): 135-139.
|
[22] |
陈建平, 金姬女, 洪美芳. 异色瓢虫鞘翅性状在浙南的变异[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88, 5(2): 13-17.
|
[23] |
孙梅梅, 谌江华, 柴伟纲. 宁波地区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观察[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 44-45.
|
[24] |
于炜, 刘锦. 异色瓢虫对紫薇长斑蚜捕食及控制作用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9, 39(1): 55-59.
|
[25] |
刘崇乐.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五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3.
|
[26] |
庞雄飞, 毛金龙.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十四册鞘翅目瓢虫科(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
[27] |
陆自强, 朱建, 杭三保, 等. 长突毛瓢虫的研究[J]. 生物防治通报, 1989, 5(4): 157-160.
|
[28] |
赵琦, 韦党扬, 张成萍, 等. 异红点唇瓢虫对柑橘褐圆蚧捕食作用的研究[J]. 昆虫天敌, 1992, 14(3): 138-142.
|
[29] |
虞国跃. 中国小毛瓢虫属种类记述 (鞘翅目: 瓢虫科)[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3, 10(3): 336-341.
|
[30] |
吴鸿. 华东百山祖昆虫[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
[31] |
虞国跃著, 林义祥. 台湾瓢虫图鉴[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
[32] |
李文景. 世界盔唇瓢虫族Chilocorini Mulsant的系统分类学研究(鞘翅目:瓢虫科)[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17.
|
[33] |
WANG X M, ESCALONA H E, REN S X, et al. Taxonomic review of the ladybird genus Sticholotis from China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J]. Zootaxa, 2017, 4326(1): 1.
|
[34] |
PANG H, TANG X F, BOOTH R G, et al. Revision of the Australian Coccinellidae (Coleoptera). genus novius mulsant of tribe noviini[J]. Annales Zoologici, 2020, 70(1): 1.
|
[35] |
唐雪飞, 庞虹. 短角瓢虫属Novius Mulsant的研究(鞘翅目: 瓢虫科: 短角瓢虫族)[J].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43(2): 279-291.
|
[36] |
王轼铭. 利用大红瓢虫防除柑橘吹绵介壳虫[J]. 农业科学通讯, 1955(5): 262-264.
|
[37] |
任伊森. 黄岩橘区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27年来经验总结[J]. 浙江柑橘, 1987, 4(1): 25-34.
|
[38] |
任伊森. 澳洲瓢虫引入黄岩橘区之考证[J]. 中国柑橘, 1991, 20(2): 32.
|
[39] |
中山大学生物系昆虫学专业. 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