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尹志刚, 李宇峰, 杨黎明, 等.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丰产关键技术[J]. 河南农业, 2012(5): 47.
|
[2] |
陈金平.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态条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1): 156-160.
|
[3] |
谢旭东, 周国勤, 吴国强, 等. 稻茬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7): 16-18.
|
[4] |
丁锦峰, 乐韬, 李福建, 等. 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5): 93-99.
|
[5] |
金彦刚, 丁锦峰, 袁权, 等. 播期和密度对江苏淮北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1-7.
|
[6] |
张明伟, 王梦尧, 马泉, 等. 稻茬晚播小麦不同品种产量及群体特征和氮效应比较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40(7): 832-842.
|
[7] |
刘万代, 陈现勇, 尹钧, 等.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3): 464-469.
|
[8] |
李豪圣, 宋健民, 刘爱峰, 等.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5): 243-248.
|
[9] |
李素真, 周爱莲, 王霖, 等. 不同播期播量对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5, 37(5): 12-15.
|
[10] |
牛海燕, 刘元元, 孔令强, 等. 适当晚播结合增加播量对小麦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53(9): 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