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茂新, 凌冰, 梁广文. 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调查与分析[J]. 植物保护, 2000, 26(4): 1-3.
|
[2] |
许小龙, 顾中言, 韩丽娟. 阿维菌素对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生物活性及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田间应用研究[J]. 农药学学报, 2002, 4(1): 39-44.
|
[3] |
谢兰光. 黄条跳甲的发生及防治[J]. 农业科技通讯, 1992(2): 26-27.
|
[4] |
黄阿兴. 闽南菜田黄曲条跳甲发生与防治[J]. 中国植保导刊, 2005, 25(11): 21-22.
|
[5] |
吴青君, 张文吉, 朱国仁. 小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及抗药性现状[J]. 中国蔬菜, 2001(5): 49-51.
|
[6] |
曹立耘. 小菜蛾对蔬菜的危害与综合防治[J]. 山东农药信息, 2013(7):2.
|
[7] |
周先治, 吴刚. 福州地区黄曲条跳甲的抗性监测[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3(2): 158-161.
|
[8] |
刘刚. 云南通海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已达极高抗水平[J]. 农药市场信息, 2015(15):1.
|
[9] |
梁延坡, 谢圣华, 符尚娇, 等. 海南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抗药性变化趋势[J]. 应用昆虫学报, 2016, 53(2): 273-278.
|
[10] |
石凌波. 新型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将在全球首登[J]. 现代农药, 2019, 18(6): 27.
|
[11] |
南京农学院. 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79.
|
[12] |
杨建云, 纪春艳, 凌冰, 等. 黄曲条跳甲幼虫致病菌的鉴定及其对黄曲条跳甲的杀虫活性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 30(3): 434-440.
|
[13] |
郑丽祯, 傅建炜, 陈小龙, 等. 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敏感性差异的生化机制[J]. 昆虫知识, 2009, 46(2): 256-259.
|
[14] |
李宁东. 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 蔬菜, 2012(8): 32-33.
|
[15] |
袁水霞, 张佳佳. 黄曲条跳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 2016(9): 49-50.
|
[16] |
韩鹏杰, 李霞, 张振华. 茚虫威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蓝小菜蛾效果研究[J]. 中国果菜, 2017, 37(4): 24-26,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