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焕茹, 徐志浩, 邱宏良, 等. 不同栽培方式对浙贝母产量、花和鳞茎中有效成分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22(11): 129-131.
|
[2] |
阮洪生, 王翰华, 马舒伟, 等. 浙贝母产业现状及思考[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10): 1953-1955, 1959.
|
[3] |
张兰胜, 谷文超, 文明, 等. 浙贝母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 39(5): 45-48.
|
[4] |
陈群辉, 柯燕萍, 魏祖晨, 等. 不同基肥对浙贝母根际土壤养分及其入药品质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52(12): 3358-3365.
|
[5] |
李金金, 王丹, 唐玉琴, 等. 不同种源和规格浙贝母中矿质元素和总生物碱含量分析评价[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2, 41(5): 27-32, 72.
|
[6] |
朱晓丹, 安超, 李泉旺, 等. 中药浙贝母药用源流及发展概况[J]. 世界中医药, 2017, 12(1): 211-216, 221.
|
[7] |
李霞, 高克利, 宗晨月, 等. 浙贝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21, 15(17): 51-53, 66.
|
[8]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304-305.
|
[9] |
段建, 康慨, 黄昌仁, 等. 贝母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20, 39(4): 240-246.
|
[10] |
杨明星, 董文, 李冀. 贝母素乙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48(3): 711-717.
|
[11] |
陈妍斌. 种植密度和种茎大小对不同浙贝母品质综合评价[D]. 重庆: 重庆三峡学院, 2021.
|
[12] |
许奕, 孙琇华, 石子建, 等. 密度对浙贝母产量和收益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2): 2276-2277.
|
[13] |
张礼, 伍燕华, 付绍兵, 等. 栽培密度和施肥对川贝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3): 119-121.
|
[14] |
何翠林, 刘悠然, 陈东林. 浙贝母鳞茎化学成分的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2022, 37(2): 111-114.
|
[15] |
胡华杰, 郭燕娜, 周国儿, 等. 浙贝母花醇提物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 2022, 57(11): 852-854.
|
[16] |
卢灯翠, 彭燕, 张慧芳, 等. 基于紫外烘晒干燥技术的浙贝母加工工艺探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3): 590-591, 598.
|
[17] |
姚德中, 闵会, 何厚洪, 等. 不同产地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与比较[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 31(10): 1249-1251.
|
[18] |
徐丽娜, 闫艳, 梅沛沛, 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52(7): 20-23.
|
[19] |
刘红耀, 温国昌, 贺维昭, 等. 种植密度对大蒜鳞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 2022, 68(9): 1-5.
|
[20] |
姚绍嫦, 明如宏, 傅鹏,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积雪草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49(7): 1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