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改弟, 张苗, 张文越, 等. 不同来源有机物料对菜用蚕豆生长和品质及根际土壤性状的影响[J]. 土壤, 2022, 54(4): 740-749.
|
[2] |
黄国勤, 王兴祥, 钱海燕, 等.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生态环境, 2004, 13(4): 656-660.
|
[3] |
杨小东. 长期施肥对三种土壤类型酶活性及硝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4] |
卜晓莉, 薛建辉. 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及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3): 535-540.
|
[5] |
陈温福, 张伟明, 孟军, 等.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11, 13(2): 83-89.
|
[6] |
刘术新, 李汉美, 丁枫华. 生物炭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增刊1): 84-91.
|
[7] |
金梁, 魏丹, 郭文义, 等. 化肥单施及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大豆形态学指标及产量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2): 29-32.
|
[8] |
郭茜, 陆扣萍, 胡国涛, 等. 死猪炭和竹炭对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和蔬菜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2): 244-252.
|
[9] |
宋俏姮, 孔亮亮, 刘俊峰, 等. 浸渍提取温度对鲜食玉米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 食品工业, 2018, 39(7): 116-119.
|
[10] |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
[11] |
高俊凤.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12] |
高敬尧, 王宏燕, 许毛毛, 等. 生物炭施入对农田土壤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10): 10-15.
|
[13] |
周桂玉, 窦森, 刘世杰. 生物质炭结构性质及其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10): 2075-2080.
|
[14] |
乔光, 田田, 洪怡, 等. 生物炭对玛瑙红樱桃生长、果实品质及土壤矿质元素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33(4): 904-908.
|
[15] |
刘馨, 祁娟霞, 蔡玉胜, 等. 有机营养肥料对设施连作番茄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蔬菜, 2017(7): 49-53.
|
[16] |
房彬, 李心清, 赵斌, 等. 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8): 1292-1297.
|
[17] |
尚杰, 耿增超, 王月玲, 等. 施用生物炭对(土娄)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6): 1142-1151.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