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宗侃侃, 石红静, 陈淑淑, 等. 浙贝母灰霉病发生流行因子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9):1547-1549.
|
[2] |
阮洪生, 王翰华, 马舒伟, 等. 浙贝母产业现状及思考[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10):1953-1955,1959.
|
[3] |
李吉二, 温思思, 张羽加, 等. 浙贝母灰霉病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J]. 植物保护, 2022, 48(2):151-156.
|
[4] |
徐云飞, 祁依佳, 温思思, 等. 浙贝母黑斑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检测[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4(2):111-118.
|
[5] |
日孜旺古丽·苏皮, 凯撒·苏来曼, 阿衣别克. 贝母根腐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5, 21(3):118-121.
|
[6] |
卢诗雨, 温思思, 杭群莺, 等. 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及杀菌剂筛选[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7(8):835-842,851.
|
[7] |
王汉男. 等节跳科七属系统分类及Proisotoma属—新种的发育和行为研究[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6.
|
[8] |
严海娟, 刘敏, 郭晓瑜, 等. 毒死蜱、乐果和吡虫啉对白符跳回避行为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10):301-303.
|
[9] |
沙迪, 翟清明, 张雪萍, 等.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黑土区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15, 34(5): 872-882.
|
[10] |
杨迎东, 王伟东, 白一光, 等. 百合种球消毒害虫灭杀试验[J]. 北方园艺, 2017(5):109-113.
|
[11] |
黄良水, 洪金良, 江小成, 等. 袋栽黑木耳紫跳虫的为害与防控[J]. 食药用菌, 2018, 26(4):263-264.
|
[12] |
季洁, 陈霞, 林坚贞, 等. 两种捕食螨对紫跳虫的捕食功能研究[J]. 食用菌学报, 2009, 16(3):72-74.
|
[13] |
HEBERT P D N, STOECKLE M Y, ZEMLAK T S,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birds through DNA barcodes[J]. PLoS Biology, 2004, 2(10): e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