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东维, 王疏.稻曲病菌侵染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22): 4604-4611. [2] 张薇, 汪娜, 江治良, 等.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J].农业工程技术, 2016 (17): 21-22. [3] 赖朝晖, 陈宏明, 严铁, 等.象山县水稻稻曲病成灾机制与综合防治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12): 2018-2020. [4] 孙春来, 王晓芹, 张和兰, 等.水稻稻曲病不同发病模式对水稻产量影响观察[J].中国植保导刊, 2016, 36(11): 35-38. [5] 兰波, 杨迎青, 孙强, 等.江西晚稻“籼改粳”候选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8(6): 1029-1035. [6] 朱秋云, 傅俊范, 周如军, 等.辽宁稻区稻曲病田间分布型初步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 2016 (6): 117-120. [7] 肖业武, 刘二明, 李小娟.水稻稻曲病田间分布及抽样方法研究初报[J].作物研究, 2007, 21(1): 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