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巧玲,郑华萍,平刚.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农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00-102. [2] 傅寿中,戚存扣.中国油料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1):89-91. [3] 陈新军,戚存扣,张洁夫.不同栽培密度对苏优5号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5(3):39-40. [4] 李耀明.我国油菜联合收割机的现状与展望[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5(1):40-42. [5]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2):300-302. [6] 刘婷婷,孙盈盈,曹石,等.油菜抗裂角性状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4(3):5-9. [7] 马霓,李玲,徐军,等.甘蓝型油菜抗倒伏性及农艺性状研究[J].作物杂志,2013(6):36-41. [8] 周广生,左青松,廖庆喜,等.我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9):2153-2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