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懿. 娄东文人园的景观特征与意境营造[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2] 王树国. 论园林艺术和园林意境[J]. 科教文汇,2008(16):186. [3] 张慧. 浅述江南园林之意境表达[J].大众文艺, 2014(22):78-79. [4] 汪菊渊. 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M].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1980. [5] 陈从周. 说园[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6]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 赵春林. 园林美学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8]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9] 金学智. 中国园林美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 梁隐泉,王广友. 园林美学[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11] 夏慧. 园林艺术[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12] 冯纪忠. 意境与空间:论规划与设计[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13] 王国维. 人间词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4] 宗白华. 美学与意境[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 宗白华. 艺境[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6] 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7] 夏昭炎. 意境概说: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18] 李昌舒. 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9] 赖贤宗. 意境美学与诠释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0] 张炳煊. 意境文气的阐释及其他[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1] 王德岩. 意境的诞生:以体验方式为中心的美学考察[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22] 古风. 意境探微[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7. [23] 周武忠. 论园林意境及其创造[J]. 美术及设计版,2003(3):104-108. [24] 刘翠鹏. 意在笔先融情入境:管窥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25] 董晓璞.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6] 纪书琴. 园林意境美的创造及园林植物意境美的表现[J].学理论,2010(30):174-175. [27] 周凡,陈喆华. 蒙太奇与苏州园林意境的营造[J].山西建筑,2010,36(16):350-351. [28] 孙筱祥. 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 风景园林,2013(6):26-33. [29] 吴雪萍,徐育红.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营造与西安市丰庆公园的创作[J]. 现代园林,2015,12(2):113-118. [30] 傅瑜.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营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1] 高寒冰. 山水画视角下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2] 赵晓兰,李莹. 中国传统人性观之比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4):54. [33] 乔东义,陈振路. 宗白华中国画学思想拴要[J].美术观察,2012(6):101-104. [34] 王进进. 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35] 韩小晶.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与现代景观审美[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36] BOURASSA S C.Toward A Theory of Landscape Aesthetics[J]. Landscape Urban Planning, 1988(15): 241-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