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晋勤, 汤达章, 王新强 , 等. 新一代天气雷达超级单体风暴中气旋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33(6):738-744.
|
[2] |
陈明轩, 王迎春, 肖现 , 等. 基于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和三维云模式对一次超级单体风暴发展维持热动力机制的模拟分析[J]. 大气科学, 2012,36(5):929-944.
|
[3] |
李艳芳, 程胜, 吴彬 . 2012年4月2日华东灾害性飑线大风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37(4):59-65.
|
[4] |
张芹, 王洪明 . 一次冷涡背景下的飑线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41(2):43-51.
|
[5] |
陈淑琴, 周昊, 张蔺廉 , 等. 浙东冬季和夏季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41(2):60-68.
|
[6] |
王晓娟, 邓荣耀, 陈三春 . 四川盆地一次阵风锋触发的局地强对流天气雷达特征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38(2):62-66.
|
[7] |
俞小鼎, 姚秀萍, 熊廷南 , 等.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98-101.
|
[8] |
刘希文, 李得勤, 韦惠红 , 等. 2013年湖北地区两次雷暴大风过程环境及雷达回波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34(1):1-10.
|
[9] |
刁秀广, 杨传凤, 李静 , 等. 济南地区超级单体强度和流场结构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30(2):489-497.
|
[10] |
刘飞, 肖鹏, 黄宁立 , 等. 上海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灾害成因及预警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33(2):28-36.
|
[11] |
孙欣, 陈传雷, 梁寒 , 等. 辽宁地区大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32(5):40-46.
|
[12] |
吴迎旭, 周一, 刘松涛 , 等. 一次引发黑龙江省大风与强降水的β中尺度系统机制与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32(3):1-9.
|
[13] |
陈传雷, 阎琦, 吴艳青 , 等. 2009年7月辽宁3次局地短时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26(4):12-16.
|
[14] |
闵锦忠, 贾瑞怡, 王晨珏 . 苏北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的诊断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8,41(4):463-474.
|
[15] |
赵俊荣 . 天山北坡一次致灾冰雹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26(3):14-18.
|
[16] |
许新田, 刘瑞芳, 郭大梅 , 等. 陕西一次持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J]. 气象, 2012,38(5):533-542.
|
[17] |
吴海英, 陈海山, 刘梅 , 等. 长生命史超级单体结构特征与形成维持机制[J]. 气象, 2017,43(2):141-150.
|
[18] |
张晓红, 柴化全, 黄春生 , 等.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天气学成因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研究[J]. 气象科学, 2006,26(4):392-399.
|
[19] |
蔡雪薇, 谌芸, 沈新勇 , 等. 冷涡对两类对流系统结构演变作用的个例模拟对比分析[J]. 气象, 2018,44(6):790-801.
|
[20] |
张培昌, 杜秉玉, 戴铁丕 , 等. 雷达气象学 [M]. 2版.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1: 511
|
[21] |
张琴, 张晓, 孟伟 , 等. 山东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和多普勒雷达特征[J]. 干旱气象, 2018,36(3):465-474
|
[22] |
郭鸿鸣, 李江波, 李飏 , 等. 一次多单体风暴的传播特征及其预警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33(4):1-10.
|